当前位置:

猛坑石

  猛坑石主峰最高点海拔1902米,是莽山峰群中的最高峰,为湖南、广东两省共有,雄据湘粤两省三县(宜章、阳山、乳源)交界之处,它在广东省境地属最高峰,被称作“石坑崆”,号称“天南第一峰”,猛坑石挺拔于千峰之上,四周群峰簇拥,游人至此,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是观日出、赏云海的最佳点,猛坑石景区内丰富的景点内容更是多姿多彩,引人入胜。

  

 

  相思坑相思鸟《相思女子客店》

  猛坑石山脚处有一片低洼山谷,名叫相思坑,莽山森林公园的东大门也在这里。四周群山怀抱,古木繁茂,并生长着大片的金竹,绿波碧浪,婆娑起伏,风景幽雅迷人,是为“金竹大观”景点。相思坑北面,矗起一条绵延起伏的山峰,与猛坑石遥遥相对。山顶中段凹下,两头险峰突起,形似牛背,故称牛背脊,海拔1824米,是仅次于猛坑石的莽山第二高峰。在这里,流传着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:古时大山里有对瑶族青年,男的叫金叶,英俊朴实,女的叫白兰,美丽善良。两人青梅竹马,自由相爱,但白兰父母却嫌金叶家贫,族人也离间挑拨并强行拆散。后来白兰相思成重病,金叶得知后日夜不安,便攀上危崖勇下天坑采摘灵药,却不幸落崖身亡。白兰得知后,悲愤地等登上绝崖纵身跳下,要实现与金叶死后同间的心愿。为爱情献身的姑娘小伙感动了天仙,只见落下深渊的金叶和白兰相继化作美丽的相思鸟腾空而去。以后,这里满山长出了金叶白兰树;这片山谷便称为“相思坑”。这片古林中也一直飞着成双成队的相思鸟。人们说这里的相思鸟都是金叶和白兰的后代。

  相思鸟是莽山一种著名的鸟,红嘴黄爪、绿背黄胸、羽毛花俏、十分美丽。相思鸟很有灵性,它们成双成对地在枝头树梢歌舞,雄雌相依,卿卿我我,伉俪情深,就连睡眠时也是将头伸入对方翅翼下,人若捕到其中一只,另一只就会自动投来,被人称作爱情鸟。

  传说美丽动人,山水风光奇秀,钟灵毓秀,使这里成为一块肥厚的文学沃土。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,湖南嘉禾籍著名乡土作家、“文学湘军”主将古华经常深入莽山采风、写作。相思坑的爱情故事激发了他的插嘴创作灵感,在相思坑的小屋创作了两个现代版的爱情故事:中篇小说《相思女子客店》、《金叶木莲》;后又深入南部林区“红毛坑”护林点,以当地守林员发生的一起凶杀案为故事原型,创作了短篇小说《爬满青藤的木屋》而震动文坛;还把他所听到的十年文革浩劫期间发生的一些事件,在莽山构思、孕育,住在莽山招待所,历时十八天创作了传世名著长篇小说《芙蓉镇》。古华在莽山的创作是其创作生涯的鼎盛、高峰时期,他在莽山创作的四部小说,有两篇成为他的代表作(《芙蓉镇》、《爬满青藤的木屋》),四部小说都先后拍成电影向国内外发行,其中《爬满青藤的木屋》,是一部原汁原味的莽山风土民情真实再现影片,大导影谢晋执导的《芙蓉镇》更是享誉全球!(在此期间,潇湘电影制片厂还利用莽山外景拍摄了《赛虎》与《山道弯弯》两部电影)。古华是一位谦虚、勤奋、严谨的作家,自称“乡下人”,一直把自己的作品称为“习作”,他以其创作风格上的鲜明个性受到读者和专家的一致好评。长篇小说《芙蓉镇》,探微烛幽,“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,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”,唱出了一曲“严峻的乡村牧歌”,描绘了一幅湘南农村的绚丽画卷;获得湖南省文学艺术奖、《当代》文学奖、首届“矛盾文学奖”、被评为“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”中、被教育部定为中学生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读物。中篇小说《金叶木莲》。获得《芙蓉》文学奖。短篇小说《爬满青藤的木屋》,鞭挞文盲愚昧,振聋发聩,获《十月》文学奖、一九八一年全国短篇小说奖。评论家称赞古华的创作:“写得真、写得美、写得奇”。“它真,它流贯着一种强大的客观生活实感,小说的人物如活人般呼吸可闻,小说的故事象生活中发生的事一样真实可信;它美,它奇妙地把湘南山镇的风土人情与政治斗争的狂飙巨澜糅合起来,熔于一炉,出之以一幅幅含义深邃的风俗画;它奇,虽然它的人物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........可就在这些人物之间,在动荡的时代,展开了波诡云橘、兔起鹊落般的矛盾冲突,把千奇百怪的世相生动地描绘出来了”。古华的这些创作上的特色是否来自于对莽山“真、美、奇”特质的深切感悟,换句话说,是不是莽山的山水灵气滋养了古华,游客们不妨在莽山的山水间寻找答案。

来源:中国国家森林公园

作者:宜章新闻网

编辑:redcloud

相关链接

    频道精选

  • 网站首页专题
  • 党建
  • 文化
  • 教育
  • 民生
  • 文化旅游
  • 经济纵横
  • 专题新闻
  • 公告
  • 理论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生活百科
  • 民情通道
  • 政务公开
  • 宜章文艺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