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宜章年味话濑花

  近年来,宜章县城的街头巷尾,偶有村姑和农妇担上濑花、果、饺饵上市销售。没有见过这些美食的人皆不知其为何物,如何制作得这般漂亮。有的过客好奇,指着精美的濑花问,这是怎么雕镂出来的?雕一个这玩意儿要多久?你这东西卖这么便宜合算吗?被问者心花怒放,喜笑颜开,这问题问得,心想,你们城里人就是逗!她告诉过客,你问的这种雕镂的食品叫濑花,是用传统的手工艺制作的。要知如何制作,且听笔者娓娓道来……

  濑花,是宜章县赤石片区的名吃之一,只有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才能制作这种美食。就“濑花”之名,学问也颇深,源于当地“方言岛”的“濑”字,且在制作濑花的过程中,恰如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中“石濑兮浅浅”句;《魏都赋》中“石濑汤汤”句;《汉书司马相如传上》中“涖涖下濑”句的形象。用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产品酷似白绸缎上湘绣的月季、玫瑰和牡丹花,故名濑花,也有叫漏花的。焉知濑花名吃源于何时?还待考究之。

  制作濑花的过程是一个十分繁杂的过程,讲究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天时者,讲究时令,只能在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以后或冬季里制作,此中玄机,请读者解密;地利者,原材料必须是海拔500米以上,早晚温差大的高山优质稻米;人和者,讲的是缘份,团结协作精神。通常需要四至六个人来完成,而且是流水式的作业过程。有上十口的大家庭,由婆媳、妯娌、姑嫂们通力协作完成,也有些小家庭便需要邻里之间的女人们协作完成。制作濑花的过程,犹如演唱一场大戏,既有前台演员亮相压轴,又要有后台跑龙套撑场子,各司其职。首先,要选用上乘的一定比例的重阳糯米和上好的晚稻米磨好糯米浆,经石磨磨浆沉淀后加山泉水不断地捋浆搅匀,使其为不浓不淡扯丝不断又很筋道的米浆,再将米浆盛入特制的下面钻有漏眼的瓢勺,米浆有两种,一种是纯米浆,另一种是掺了食用红色色素的米浆。先是把肥肉在锅子里擦一小圈,再将满口再杯纯米浆濑在铁锅子上,约50公分的不规则的圆,一个大圆和五至六个环形的小圆组合而成,不间断一次性完成,再将一小半口杯红色的米浆在纯米浆上的圈中濑上一圈。锅子是一米左右口径的中铁锅,掌管锅子有两个人,也是整个制作工作的核心技术人员。一人司火,一人濑浆。火用的是炆火,锅子的温度一般都在五十度左右,只是在濑花成形时升到八十度左右,盖上竹斗笠焖上十来秒钟,这时濑花米浆已煮熟了,蒸气水撒在煮熟的濑花上,濑浆的人迅速从锅子里将濑花整体揭下来。这时,有人即刻递上干净的米筛接住成形的濑花交给专门整形的人。整形的人将濑花平铺在竹垫上,趁热将周边的濑花往中间皴擦粘在一起,便起了有规矩的摺皱,这些摺皱疏密有致,千丝万缕抱在一团,三层重叠形成中空,煞是好看,酷似古时的油纸花伞的伞盖。把做好的濑花放在露天让太阳晒干,半成品濑花的制作就完成了。说来很复杂,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,实际上,制作一个濑花的时间只需一至一分半钟,顶多也就是是用九十秒钟。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,自然而成。在制作过程中,偶尔也会用独特韵味的赤石方言来点小段子,诸如:“漏濑花,雕濑花,不要告诉他(别个),大家协作乐呵呵;濑濑花,镂濑花,灶公娘娘来帮摸(忙);濑好浆,看好火,揭竹斗笠(蓬),快快挪(拿),上米筛,接糍粑,趁着热,赶快梭(皴)。做了一个又一个,日头(太阳)公公晒濑花”。一阵阵欢乐的笑声,一张张灿烂的笑脸,整个院子洋溢着浓浓的年味。

  上面说的濑花,只是半成品,这时出售,方便网购快递。端上餐桌享用还得一道工序——油炸,即将半成品的濑花放在油锅里炸。这是一项要求很高的技术活,油温不到位则炸不透不发泡,油温太高则易烧焦,既品相不好又影响口感。掌锅者都是上了年纪的家庭妇女,她们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,油炸濑花必须是柴火灶配铁锅,时刻控制着柴火的大小,时刻关注着油锅温度的变化,什么时候料下锅,什么时候捞出锅,都拿捏得十分准确。这是一种慢活,急躁不得,一锅只煮一个,在油炸中,红色那面向下,用扎丝制作的铁捞漓将浮在油面上的濑花不断地往下压,使其下部形成龟背,三层重叠的濑花油炸后迅速澎胀,如蜂窝状。出锅后漓干油渍置于托盘上桌,将红红的龟背朝上,白色的朝下,见红白,寓意为团团圆圆,红红火火,祈愿新年家庭团结,万事圆满,各业红火。刚出锅的濑花其色艳丽,其味香醇,直看的人眼花花,牙痒痒,就着甜米酒吃,大快朵颐,唦唦作响,入嘴即化,香甜可口,不亦乐乎。

  赤石片区农户的濑花做的多,春节期间要享用,正月里晚辈给前辈拜年作见面礼,二月初一后农妇回娘家作贺礼,春天播种时当点心都得派上用场,需要储藏。然而,濑花储藏也十分讲究,用的是大小不等的陶缸,在陶缸的底部放上一层生石灰或者结实的杂木炭,上敷纸,将濑花规整地置于缸内,密封缸口就好了。这种储存方法真管用,你若不去开缸,年头藏到年尾也不会变质,其味则更佳。

  农妇回娘家少不了要挑上乘的濑花,往时,没有竹料容器,用一块四方豆浆花布从下到上依次放好饺耳、果、濑花,扎上四个角,一路小心,是怕弄碎了这一袋礼品,送上完整的礼物到娘家,娘女都高兴,新年喜庆更有一番风味。在笔者记事时,便有了各种式样竹制的花篮、正月里拜年的路上,大家都提着大红的濑花盖面的篮子行走在千年古道的山沟里,一篮篮的濑花犹如一簇簇红艳艳的映山红;人们行走在阡陌村落间,一篮篮濑花又恍若妖艳的月季和玫瑰花。自然,也会发生许许多多的故事,常以做得好的濑花来对这家人品头论足,如,某某女适了一户好人家走了狗屎运,你看她那篮濑花远近闻名,该女子听到这赞美的声音,高兴的不得了,足够她享用一辈子,这种感觉无与伦比。

  上面说的都是很远的事了,要想再现那道风景线也不太可能。改革开放以来,民富国强,物资匮乏已成为过去。而今的年味和年货都显得洋气了,年货糕点花色繁多,要有尽有,曾经风靡赤石片区乡村农家的濑花传统美食也逐渐地淡出了市场。近些年来,这里又悄然兴起了濑花的制作热,这是乡土年味的回归,旨在抢救性地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今年的腊八之后,赤石乡下欧村已在探索集约化规模生产、网络化销售濑花,勾起了笔者对儿时年味的回顾,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。

  2018年2月5日上午,冬日暖煦,惠风和畅,欧阳君先生驱车带上笔者一行四人到他的老家赤石乡下坛村去采风,正值李红叶、杨利英、李章柳、陈行柳正在做濑花,她们分别是四个家庭的主妇,一起合作了五年,在当地小有名气。笔者见证了制作濑花的流程,很享受这一过程。笔者作为赤石人,为此感到骄傲,将不遗余力为“濑花申请省、市、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鼓与呼!

来源:宜章县融媒体中心

作者:谷正华

编辑:redcloud

相关链接

    频道精选

  • 网站首页专题
  • 党建
  • 文化
  • 教育
  • 民生
  • 文化旅游
  • 经济纵横
  • 专题新闻
  • 公告
  • 理论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生活百科
  • 民情通道
  • 政务公开
  • 宜章文艺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宜章新闻网首页